现下流行一个词“社交恐惧症”,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轻症表现为不愿意主动出去社交,重症则连与人电话沟通都害怕。
这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90年的男生,平时表现得很宅,从不主动与人出去吃饭、活动,只有很熟的朋友约他才会出去。一次聚会中,他的手机一直响却不接,显示的是“房东”,问他为什么不接?他说:“房东可能问我续不续租,我不好意思接,等回去让我的室友回复吧!”
他的话让我有点吃惊,不好意思接电话?后来从他的室友那里了解到,他平时穿的衣服、吃的零食都是他的妈妈从老家寄来的,也有他的妈妈从网上购物平台买来寄给他的。他自己从没有在网上购物过!
说到这里,我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妈妈“过度保护”的例子。妈妈从小就扮演着“无所不能”的角色,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位朋友的妈妈的“过度保护”造成了他社交技能的缺失,从而导致他长大后“社交恐惧”!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小月龄时放手让TA独自研究玩具思考,大月龄让TA独自学习吃饭、再长大让TA独自挑选衣服、独自骑自行车、独自在幼儿园上学……每一次的放手,都是一次孩子生存技能提升的机会,能陪伴TA永久的不是父母的陪伴,而是傍身的技能。正如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从来不去批评孩子的行为。虽然我们不提倡批评教育,但是在犯错的时候,是必须要指正出TA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的。一个强大内心的形成,并不是靠一味的“吹捧”,而是在挫折中不断领悟、磨炼、改正。社会并不像小家庭,包容性那么强,如果在家被赞扬过多,接触社会后遇到一些坎坷,就会很容易“想不开”,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有25万人因为无法跨越心理的痛苦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叹息啊!
放手让孩子去接触、闯荡世界的同时,还要给孩子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在闯荡的同时心里充满底气,而不是畏畏缩缩。这个“后盾”就是童年时期的“安全感”,这是TA贯穿一生的财富。健康的心态是成长的基础,以后做的每件事都与之息息相关。那些安全感足够的孩子,会比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明显自信很多,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行事风格,都是大气的。最最重要的,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
财联社1月26日电,巴西法院命令淡水河谷、必和必拓、Samarco支付476亿巴西雷亚尔的罚款。
12.99万降至9万多,卡片钥匙+BOSE音响,7秒破百,油耗仅需4毛
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红: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提升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
【带你看展】从小镇青年到巴洛克的奇迹,卡拉瓦乔一生都在黑暗中寻找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