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金沙官网
Listing
联系我们 | contacts us
电话:86 0577 62802291
邮箱:yongjie88888@gmail.com
QQ:85242123
地址:中国 浙江 乐清市 翁洋街道华新工业区

您现在的位置: > 金沙官网 >

人物篇张立群:弹性体新材料领航人

2024-02-16 17:07

  张立群在北化超级弹性体材料与绿色化工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上讲话 (张欢 摄)

  我国橡胶工业产值已超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橡胶材料及制品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绿色化是当前世界橡胶工业的重大主题。有一位专家,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绿色橡胶材料和特种功能橡胶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发展我国橡胶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立群。

  1986年9月,张立群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就读橡塑工程专业。从这一年开始,张立群与橡胶结缘,并在此后的12年里,一路成长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继而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首席专家。

  橡胶材料是三大高分子材料之一,由于其独特的高弹性和黏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橡胶制品易老化磨损、耐用性差,因此如何提高橡胶材料的耐用性和抗破坏性,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重点课题。

  针对这些问题,张立群率先提出了橡胶材料纳米增强必要性的观点,并将其演化为解决橡胶低强度难题的重要原则,进而提出了纳米强化的“逾渗”机理,包括临界粒子间距、最佳交联密度、最佳界面作用度等概念参数,并阐明纳米增强橡胶的本质是大分子与纳米颗粒共同构建的物理网络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演变耗能及分子取向强化。这套理论机理为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全世界橡胶学者所接受。

  橡胶的黏度高,与纳米颗粒的分散复合极为困难,混合能耗大。如何低成本、高效能地实现纳米颗粒在橡胶中的分散与界面调控,是橡胶行业一个重大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张立群带领科研团队,发明了纳米颗粒水分散体—橡胶乳液共混共凝制备复合材料成套技术,实现了储量丰富且廉价的天然黏土在橡胶中的纳米剥离分散与界面调控,使橡胶综合能耗降低20%,强度提高6~10倍,气密性提高50%以上。

  理论体系和实验室的成功并没有让张立群满足,他的目标是要把科研成果真正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得到工业化的产品。张立群团队分别与海南天然橡胶有限公司、淄博东方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万吨级黏土/天然橡胶生产线、黏土/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生产线,使橡胶产品在大型工程轮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高性能输送带上得到应用。

  针对无乳液形态的橡胶,张立群还带领团队率先采用大型串联式密炼机作为高黏体系的分散—固相界面反应装备,开发了高反应效率的长链巯基硅烷界面改性体系,突破了混合—反应体系难控温、固相反应效率低和VOC排放高的技术瓶颈,并与山东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共同实现了高量填充纳米二氧化硅/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万吨级工业化生产。

  这两类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为我国轮胎工业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步入世界前列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此外,张立群还利用其在纳米复合技术和学术上的成果,成功开发了高性能轮胎胎面和气密层等用纳米复合材料,制造出高耐磨、节油、安全的轮胎。在与张立群合作的多家企业中,仅玲珑轮胎就实现销售收60亿元、2016年欧美出口达5.76亿美元,并实现了中国轮胎在大众、通用等国际品牌汽车上的原配,使我国轮胎提前达到欧盟“轮胎标签法”双B级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目前,大部分橡胶材料在应用时必须进行交联,这也使橡胶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极为困难。作为世界第一大橡胶制品生产国,我国的废橡胶产生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TPV是一类易回收再利用的高附加值的绿色橡胶材料,但制备技术难度很高,被几家国际大公司掌控。而很多国家在汽车零部件、建筑、电子等诸多领域正强制使用易回用的绿色橡胶材料,这也使我国橡胶产品的出口受到一定阻碍。如果购买跨国公司的产品,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这在国际市场对我国橡胶制品频频“双反”的形势下,让国内企业的出口处境更为艰难。

  针对这一领域,张立群创制了分步高/低温混合+助剂“定相”预分散—高温动态全硫化(交联)新工艺技术,同时开发了高黏橡胶体系动态交联反应适用的酚醛/路易斯酸体系,设计定制了高混合、高剪切、高控温能力的动态交联反应器,解决了橡胶相动态交联速率与微纳尺度破碎速率的匹配难题,成功实现了低比例塑料相作为连续相、高比例橡胶相作为微纳级分散相且高度交联的理想微观结构。这套技术的成功研发,让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我国第一套万吨级TPV生产装置,可生产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系列TPV产品。这一自主技术的开发也使国产TPV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0%,国外产品因此降价50%以上,且国产密封用高流动品级TPV成为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产品,医用密封TPV成为国内唯一、国际第二个开发成功的产品。

  “一般传统的橡胶在回收再利用时,需要将交联键打断,才可以重新再加工。这套动态硫化技术可使一系列的橡胶转变成热塑性的硫化橡胶,能够反复加工、回收再利用。该技术产品可以应用在高铁、建筑、电子电气、汽车交通等领域。”张立群介绍,目前团队已研发出多阶螺杆连续动态脱硫技术,可将硫黄交联键打断。目前,该技术在全国6家企业推广运用,也已出口到斯洛伐克。未来,这套技术还在不断地更新中,将为我国再生橡胶的绿色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提供解决方案。

  军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国民的生活安稳水平,军备物品的国产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水平的重要标志。

  除了在民用领域实现了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外,张立群同样在国防领域有着极高建树。他发明了高效选择性双贵金属加氢催化剂,突破了加氢工艺和催化剂回收技术瓶颈,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军用耐油、耐老化氢化丁腈橡胶生产平台,首次实现了该特种橡胶的自主保障供应。这种材料被应用于大运飞机首飞和后续装机、水陆两栖AG600飞机、直8系列飞机,使飞机上的特种胶管寿命延长2倍,有效提高了各类战机的技术水平,降低了维护成本。

  复杂重载荷下关键橡胶制件寿命短,一直困扰着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发和使用。张立群带领项目团队,合成了具有超高抗切割、抗磨蚀以及低滚动阻力性能的橡胶材料,创下了坦克负重轮胶胎台架寿命的历史最好水平;团队还开发了某直升机球面弹性轴承用低滞后高抗破坏橡胶材料,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提高了直升机综合台架寿命。

  针对潜艇在南北“两极”服役的战技性能新要求,张立群还创制了氢键网络型橡胶材料,已经可以批量生产。

  张立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市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中心主任,是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一届“万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橡胶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加工工程等。发表文章40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的SCI收录文章200余篇,入选Elsevier 2014~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创新带头人、第十八届茅以升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

  2月4日,集团2023年度质量效益型标杆班组现场发布暨表彰大会拉开帷幕。来自海湾化学、海湾精化、碱业发展的24个优秀班组,以及海湾索尔维、海湾港务、海湾新材料、石化高技校4个班组进行现场发布。本次...

  1月31日,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辽宁鲁华泓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辽宁鲁华)环烯烃聚合物装置投产。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超过预期。

  “1月份,蜜胺泡绵产销量达到10200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月度目标计划,创造出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公司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实现了2024年首月‘开门红’。”濮阳绿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中国中化泉州基地是中国中化重点打造的发展炼化一体化及下游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基地。

  2023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紧紧围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新能源、绿色低碳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升链、建链,细分产品链、价值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也包括新材料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加快...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